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欢迎来到海南凯发娱乐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已阅读

唐玉:总结“千万工程”有益经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3-09-04

  唐玉:总结“千万工程”有益经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千万工程”、服务品牌建设、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蔡小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价值意义】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特约研究员蔡小菊指出,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需求和时代发展提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战略性远景目标,对实现人民幸福、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和美好生活内涵及需求的认知达到了新高度,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健全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幸福感,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诉求。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全面和全方位发展为价值取向,将“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并重”作为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推进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一步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和精神境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义感召力。同时,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加优秀文化资源供给,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必然能升华人民的道德品质和境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凝聚人民的奋斗意志,激发人民的开拓与创造热情,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更强大的思想保证和更深厚的文化滋养。此外,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基于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精神需求不断挖掘中华文明优秀元素,同时基于时代发展不断创造新文化,以更加自信、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向世界传递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

  摘编自《光明日报》

  【唐玉:总结“千万工程”有益经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唐玉认为,在“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基层治理典型,在乡村治理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总结好运用好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摆在首位。“千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有利于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有效激发各方力量,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千万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人民的诉求和利益,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政府想做的”和“农民想做的”结合起来,推动乡村治理机制更加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三是有效运用多种治理手段。在实施“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浙江许多地方出台乡村治理工作规范、村民说事监督规范、村民诚信指数评价规范等形式多样的规范,建设“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道德评议团”“百事服务团”等基层治理载体,形成“幸福积分制”“垃圾分类积分制”等激励机制,推动乡村治理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展、成果不断积累。

  摘编自《人民日报》

  【夏杰长、刘奕:服务品牌建设助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夏杰长、刘奕表示,服务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领域,服务品牌建设能够较好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和培育服务品牌,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其一,良好的品牌声誉有助于提升客户忠诚度,增加企业获得服务溢价的能力。品牌将服务同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一方面,能在偏好一致的消费者中产生更高的支付意愿,创造市场进入壁垒;另一方面,品牌还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消费者的良好服务体验会激励其继续体验企业的新服务。其二,品牌可以帮助企业跨越地理边界,创造更大的规模经济收益。优质的品牌帮助成功的服务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低成本复制,通过规模经济带来更高的利润率。依托全球消费者认可的服务品牌,企业更容易拓展到更广的地理区域。其三,品牌为企业提供基于质量和声誉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持品牌声誉、不断提升消费者的品牌体验,服务业企业必须更加重视以技术和质量为目标、以消费者为导向,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以满足社会需求,这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一致。其四,品牌有助于企业的创新投资,对企业的增长潜力具有重要影响。消费者面对新服务时难以事前判断出服务质量,而品牌作为一个可靠的信号,可以降低使用新服务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更好促进新服务的传播和推广,有助于企业尽快收回对创新的投资,并进一步激励企业继续投资创新活动。

  摘编自《经济日报》

  【陈海萍、兰继军:多方合力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陈海萍、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教授兰继军表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压力与挑战共存、机遇与动力共生,如何在数字化情境下有效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每一个教育者常学常新、常悟常进的命题。在发挥教育数据的赋能价值层面,整合精品资源,打造一站式学习社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类数字化平台的相互作用;建立教师发展数字轨迹,探索将教师数字素养和能力提升真正融入教学的实践路径;变革教学和评价模式,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构建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发展共同体。在推动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层面,树立聚合数字科技和教育协同发展的思想,重视搭建数字时代高校教师学习场域,扩充学习视域;利用智慧教育环境提供的数字技术支持,拓展教师学习的职业空间和专业空间,优化教师学习和成长环境;树立“加法”思维,从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技术应用、数据精准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在提升学生数字学习素养层面,利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无缝学习与泛在学习,打破学习固有的时空界限;提升数字胜任力,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进的学习社群,构建无界共享的资源空间,打造人人受益的学习命运共同体社区;加强数字安全意识培养,进行数字传播启蒙和数字法治教育,打造良善的数字教育新生态。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